性能特點和作用說明 |
柴油發電機組的潤滑系統類別和結構組成 |
引言:柴油發電機潤滑系統一般由機油泵、油底殼、機油濾清器、機油散熱器、各種閥、傳感器和機油壓力表等組成。潤滑系統主要起潤滑、冷卻、凈化、密封、防銹等作用,其常見的潤滑方式有飛濺式、壓力式、復合式、潤滑脂四種。為了使柴油發電機可靠地工作并延長使用壽命,通常都采用復合式潤滑。
一、潤滑方式
1、壓力式潤滑
壓力式潤滑是以一定的壓力把機油供入摩擦表面的潤滑方式。這種方式主要用于主軸承、連桿軸承及凸輪軸承等負荷較大的摩擦表面的潤滑。
2、飛濺式潤滑
利用發動機工作時運動件濺潑起來的油滴或油霧潤滑摩擦表面的潤滑方式,稱飛濺式潤滑。該力式主要用來潤滑負荷較輕的氣缸壁面和配氣機構的凸輪、挺柱、氣門桿以及搖臂等零件的工作表面。
3、潤滑脂潤滑
對于負荷較小的發動機輔助裝置則只需定期、定量加注潤滑脂進行潤滑。例如水泵及發電機軸承等。它不屬于潤滑系的工作范疇。近年來在發動機上采用含有耐磨潤滑材料(如尼龍、二硫化鉬等)的軸承來代替加注潤滑脂的軸承。
4、復合式潤滑
將壓力潤滑和飛濺潤滑兼合并用的方式即為復合式潤滑。
潤滑系統結構圖 |
柴油機潤滑系統油路流向圖 |
二、潤滑系統的作用
1、潤滑作用
潤滑運動零件表面,減小摩擦阻力和磨損,減小發動機的功率消耗。
2、清洗作用
機油在潤滑系內不斷循環,清洗摩擦表面,帶走磨屑和其它異物。
3、冷卻作用
機油在潤滑系內循環帶走摩擦產生的熱量,起到冷卻作用。
4、密封作用
在運動零件之間形成油膜,提高它們的密封性,有利于防止漏氣或漏油。
5、防銹蝕作用
在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對零件表面起保護作用,防止腐蝕生銹。
6、液壓作用
潤滑油可用作液壓油,起液壓作用,如液壓挺柱。
7、減震緩沖作用
在運動零件表面形成油膜,吸收沖擊并減小振動,起減震緩沖作用。
三、潤滑系統的主要組成
1、機油泵
提高機油壓力,強制將機油送到各機件摩擦表面,保證發動機的良好潤滑。目前發動機潤滑系中廣泛采用的是外嚙合齒輪式機油泵和內嚙合轉子式機油泵兩種。
(1)齒輪式機油泵
▲外齒輪式機油泵:特點是結構簡單,加工方便且工作可靠,使用壽命長,較高供油壓力。
▲內齒輪式機油泵:主從齒輪同向轉動,進油口有真空度吸油,出油口體積減少壓油。
(2)轉子式機油泵
內轉子比外轉子少一個齒,外轉子可在油泵殼體內自由轉動,內、外轉子軸心有一個偏心距。
(3)葉片式機油泵:
由偏心轉子、葉片、彈簧及泵殼等零件組成,根據葉片、轉子和泵殼三者間的容積變化而工作。
圖3 齒輪式機油泵工作原理 |
圖4 轉子式機油工作原理圖 |
2、機油濾清裝置
對不斷循環的機油進行過濾,清除機油中的各種雜質,清潔潤滑機油。
▲一般為金屬絲濾網,裝在機油泵之前,串聯在油路中。
▲主要是用于防止機油中一些顆粒較大的雜質進入機油泵。
圖5 機油濾清器外形前視圖 |
圖6 機油濾清器外形左視圖 |
3、機油冷卻器
保證機油保持在最有利的溫度范圍內工作。
(1)空氣冷卻式機油散熱器
▲是以空氣為介質帶走機油熱量的一種冷卻機油的裝置
▲結構一般為管片式
(2)水冷卻式機油散熱器
▲用水為冷卻介質冷卻機油的一種裝置
▲主要由帶散熱片的油管和水冷室組成
4、油底殼和油尺
(1)油底殼
▲油底殼又稱機油盤,收集和貯存從機體內各機件上流回的潤滑油。
▲一般用薄鋼板沖壓而成,內有擋油板和放油螺塞。
(2)油尺
檢查發動機機油量的多少,檢查發動機機油量應在發動機起動之前或停止運轉5min以后,其油量應保持在油尺的上下限之間。
5、限壓閥
多裝在機油泵殼體上。限制潤滑系統內的最高油壓,防止因壓力過高發生機件損壞或泄漏現象。當油壓超過正常工作范圍時,限壓閥打開,部分機油泄回油底殼,保證潤滑油路內的油壓不至于過高。限壓閥開啟壓力一般在800kPa以上。
6、機油濾清器旁通閥
裝在機油濾清器上。若機油濾清器被雜質堵塞,機油頂開旁直接進入主油道,以保證柴油發電機各部件的潤滑油供給。
7、機油壓力調節閥
用于機油壓力調節,當機油壓力超過一定值時,調節閥將機油泵進油通道和出油通道接通,從而將機油壓力調控到正常范圍內。
8、機油散熱器旁通閥
機油散熱器堵塞或柴油發電機冷起動機油壓力過大時,此閥打開。
9、機油壓力表傳感器
安裝在主油道上,為油壓表和油壓警告燈提供油壓信號。
----------------
以上信息來源于互聯網行業新聞,特此聲明!
若有違反相關法律或者侵犯版權,請通知我們!
溫馨提示:未經我方許可,請勿隨意轉載信息!
如果希望了解更多有關柴油發電機組技術數據與產品資料,請電話聯系銷售宣傳部門或訪問我們官網:http://www.nkcyfdjpj.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