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主題 |
柴油發電機排放儀器測試前校準檢查 |
摘要:柴油發電機廢氣成分的測量主要包括對廢氣中氮氧化物(NOx),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碳氫化合物(HC)和氧(O2)的測量,適用的測量原理分別是化學發光法(CLD測量NOx)、不分光紅外分析(NDIR測量CO和CO2)、加熱式氫火焰離子化分析(HFID測量HC)和順磁分析法(PMD測量O2)。依照法規要求完成柴油發電機廢氣成分測量時,儀器裝配應先經校準,并用標準氣體檢查校準曲線,以保證測量結果的正確性,而當排氣取樣時應使用相同的氣體流量。因而完成對測試儀器的校準檢查是測試前的必要工作。
尾氣排放檢測儀 |
一、實驗要求
根據GB17691-2001《壓燃式發動機排氣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測量方法》、《MARPOL73/78防污染公約》附則VI“防止船舶造成空氣污染規則”和中國船級社(CCS)“船用柴油發電機氮氧化物排放試驗及檢驗指南”的規定,另參考了ISO 8178規范完成測試儀器的曲線校準。本實驗通過對測試儀器的校準,使學生熟悉排放測量前相關準備工作,了解測試對象及測試要求,熟悉氣體排放測量原理。校準結束后制定各分析單元的校正曲線并提交校準報告。
二、實驗所用設備與儀器
發動機廢氣分析儀(MEXA-1500D)、氣體分配器(GAS DIVIDER700)、臭氧發生器、連接氣管和接頭、各種工作氣體(包括純凈空氣;高純氧濃度99.999%;高純氮濃度99.999%;氫氣濃度40%載氣為氦氣)、各種標準氣體(NOx濃度1600~2000ppm;CO-CO2濃度分別為800~1000ppm,15~16%;C3H8濃度1400~1660ppm)。
三、實驗步驟
(1)實驗前排放測試儀要充分預熱,預熱至少2小時;檢查儀器各顯示溫度正常,加熱部分191 OC,冷凝部分5OC
(2)針對單一測試單元,用連接管及接頭連接標準氣體、氣體分配氣和稀釋用純凈氣體到測量單元進氣入口;
(3)校準儀器零位和滿刻度;
(4)調節氣體分配器刻度,提供測試單元不同濃度的氣體,分別讀數并記錄;
(5)更換測試單元,通入相應氣體完成各測量單元測試;
(5)接通干燥純凈氣體對測量儀器管路和氣體分配器進行清洗;
(7)整理試驗室,以備下次測量。
四、實驗數據的整理
1、分析儀校準曲線應通過至少5個盡可能間隔均勻的校準點(不包括零)來制定,最高名義濃度應大于或等于滿刻度的90%;
2、校準曲線用最小二乘法計算,如果所得到的多項式次數大于3,校準點(包括零)的數目應至少等于多項式次數加2;
3、校準曲線與每個校準點的名義值的差異應不超過±2%,并在零位時應不超過滿刻度的±1%;
4、根據校準曲線與每個校準點可以驗證校準進行的正確性。分析儀的不同特性參數應予指出,特別是:
(1)測量范圍;
(2)靈敏度;
(3)進行校準的日期。
5、低于滿刻度的15%的校準:
(1)分析儀的校準曲線應通過至少10個間隔開的校準點(不包括零)來制定,使得50%的校準點在滿刻度的10%以下;
(2)校準曲線應采用最小二乘法計算。校準曲線與每個校準點的名義值的差異不超過±4%,且在零位時不超過滿刻度的±1%。
五、試驗結果
柴油機NOx排放是柴油發動機污染物中最具潛在污染性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是影響大氣環境質量的關鍵污染物之一。柴油機NOx排放影響因素的研究是柴油機NOx排放限制的關鍵技術。本文通過對康明斯某型柴油發電機實驗研究,系統地分析了影響NOx排放的機械因素(機械動力系統、燃料系統、進口壓力和燃燒過程),以及控制NOx排放的氣體處理技術(SCR催化劑和NOx儲存催化劑)。
實驗研究表明,機械動力系統對柴油機NOx排放具有顯著影響。特別是空氣流量、空氣燃料比、進氣源溫度、排氣渦輪增壓壓力和凝結溫度對NOx排放影響顯著。燃料系統對NOx排放的影響體現在燃油噴射時間、噴射量和噴射角度的精確控制上,進口壓力和燃燒過程對NOx排放的影響體現在進口空氣抽吸和燃燒過程控制上。因此,要降低柴油機NOx排放,需要從機械動力系統、燃料系統和進口壓力和燃燒過程控制等多方面入手,提高機械動力系統和燃料系統性能,實現規范控制。
此外,實驗結果表明,氣體處理技術對NOx排放具有重要影響。SCR催化劑具有良好的NOx氧化性能,可以有效降低NOx排放濃度;NOx儲存催化劑具有良好的NOx脫硝能力,可以提高脫硝效率,同時可以有效降低NOx排放量。因此,適當使用雙重技術可以進一步改善柴油機NOx排放性能。
----------------
以上信息來源于互聯網行業新聞,特此聲明!
若有違反相關法律或者侵犯版權,請通知我們!
溫馨提示:未經我方許可,請勿隨意轉載信息!
如果希望了解更多有關柴油發電機組技術數據與產品資料,請電話聯系銷售宣傳部門或訪問我們官網:http://www.nkcyfdjpj.cn
- 上一篇:柴油濾清器內部結構與位置圖
- 下一篇:發電機勵磁系統的分類、工作原理及調節方式